朱鹮(學名:Nipponia nippon):是鹮科、朱鹮屬的鳥類動物,古稱朱鷺、紅朱鷺,朱鹮系東亞特有種。體重1400-1885克,體長68-79厘米。中等體型,體羽白色,后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,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,呈鮮紅色;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,涂抹到頭部、頸部、上背和兩翅羽毛上,使其變成灰黑色。 棲息于海拔1200-1400米的疏林地帶,在附近的溪流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,漫步覓食小魚、蟹、蛙、螺等水生動物,兼食昆蟲;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;留鳥,秋、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蕩;4-5月開始筑巢,每年繁殖一窩,每窩產(chǎn)卵2-4枚,由雙親孵化及育雛,孵化期約30天,40天離巢,性成熟為3歲,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。 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、日本、俄羅斯、朝鮮等地,由于環(huán)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(shù)量急劇下降。通過科學家的努力,人工繁殖,全球朱鹮種群數(shù)量已由1981年發(fā)現(xiàn)時的7只,增加到2021年5月的7000余只。 在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觀念中和5000年悠遠的歷史中,很多動物被賦予了吉祥、喜慶的象征意義。而其中以鳥類居多,比如,自帶“喜”氣的喜鵲,名字靈巧有趣的杜鵑、畫眉、黃鸝,以及一種氣場超強的吉祥鳥--朱鹮。 傳說盛唐時期,在秦嶺的山中,經(jīng)常能看到朱鹮飛臨大明宮的上空,它們時而振翅翱翔,時而在太液池邊駐足歇息,場面唯美又壯觀。其中兩只朱鹮飛進了大明宮后,化為神秘的光環(huán)附在了宮中兩位公主的身上,瞬間使兩位公主變成了更加秀美的‘朱鹮公主’。而這兩位人間真絕色,恰又熱愛大唐文化,因而特地來到大唐的日本遣唐使牧野上運偶遇了,來自日本的年輕人對兩位美麗的朱鹮公主,始于顏值終于才華深深為之吸引。美麗少女與青年才俊很快成為朋友,在日本大使回鄉(xiāng)之時,公主特地作《朱鹮長卷圖》作為禮物相贈。回到日本后,上運心中充滿了對大唐的記憶,有一次當上運思念兩位公主時,那幅被他掛于墻上的《朱鹮長卷圖》里竟然飛出了兩只美麗的朱鹮。從此,朱鹮這種鳥兒便在日本繁衍生息,朱鹮也被日本民眾當作公主般愛戴,成為傳遞中日友誼的使者。 但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...... 公元904年,大明宮毀于兵燹(xiǎn 因戰(zhàn)亂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)。此后心系大唐和朱鹮公主的上運再次來到大唐,卻得知兩位公主已化作朱鹮飛向秦嶺的消息。因為太過思念這兩位紅顏知己,上運只身前往秦嶺深處,誓要找到朱鹮,否則就不會再回來。最終,上運化成了茫茫秦嶺桑拿的一塊巖石,永遠矗立在秦嶺山中,而這塊石頭仿佛有靈氣般,常會吸引朱鹮飛來停留,仿佛訴說著過往,又好像是傾訴著闊別已久終于相聚的心情。朱鹮羽毛潔白、頭冠艷紅,一身黑色的長羽以及修長的雙腳,大氣又仙氣十足,有著鳥中“東方寶石”之稱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她是古老的鳥仙。因為上運“飛去”日本的朱鹮,歷來也都被日本皇室視為圣鳥。朱鹮的拉丁學名更是與日本相關:“Nipponia Nippon”兩個詞竟然沒有一個與“朱鹮”有關,而是直譯為“日本的日本”,朱鹮也是為數(shù)不多以國名命名的鳥名,朱鹮對日本的重要性都在這名字里了。日本古代的典籍《日本書記》中特別記載,朱鹮是代表日本的鳥類。 朱鹮神態(tài)優(yōu)雅體形端莊,帶給人高貴典雅的審美感受,秦嶺為人類拯救朱鹮這一珍貴物種留存了最后一線曙光,而朱鹮這一從大秦嶺飛出來的“生態(tài)精靈”,也延續(xù)著它古老的故事,成為我國飛向世界的友好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