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雀(英文名稱:Peafowls、maurya):孔雀有2屬3種。其中孔雀屬2種,全長達2米以上,其中尾屏約1.5米,為雞形目體型最大者。頭頂翠綠,羽冠藍綠而呈尖形;尾上覆羽特別長,形成尾屏,鮮艷美麗;真正的尾羽很短,呈黑褐色。雌鳥無尾屏,羽色暗褐而多雜斑。人工養殖的白化品種稱白孔雀,全身雪白。剛果孔雀屬1種,體長70厘米,雄性體黑色,頭頂具白色簇羽,雌性綠色和棕色。雄鳥具直立的枕冠,羽色華麗,尾上覆羽特別延長,遠超過尾羽。具20枚尾羽,形長而稍呈凸尾狀;尾下覆羽為絨羽狀;兩翅稍圓,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10枚短,第5 枚稍微最長;跗蹠長而強,遠較中趾連爪為長,雄者具距。尾屏主要由尾部上方的覆羽構成,這些覆羽極長,羽尖具虹彩光澤的眼圈,周圍繞以藍色及青銅色。求偶表演時,雄孔雀將尾屏下的尾部豎起。從而將尾屏豎起及向前,求偶表演達到高潮時,尾羽顫動,閃爍發光,并發出嘎嘎響聲。飛翔能力不是很好,因為它有點沉重,翅膀也沒那么強勁。
孔雀是傳統祥鳥,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高貴雍容的象征。在西方希臘神話中它被認為是女神赫拉的圣鳥,赫拉是宙斯的第七位妻子,司婚育,所以孔雀也被認為是守護女性的神鳥。而赫拉又叫朱諾,所以孔雀還有一個名字,叫做“朱諾之鳥”。
在中國上古傳說中,孔雀是鳳凰的孩子,它的翎羽華麗燦爛、流光溢彩,令天地為之失色。于是佛就想與它交往,但是孔雀高傲,不予理會。于是佛便惱羞成怒就找孔雀約架,孔雀兇悍,一口就把佛給吞了,佛好不容易破背而出,非常害怕,想殺孔雀,但孔雀是鳳凰最寵愛的孩子,殺了孔雀也得罪了鳳凰,沒法,于是就退而求其次,把孔雀放逐去了魔界。又說孔雀到了魔界,看見魔界魔不聊生,一問才知道,魔界妖怪大多丑陋,佛就不喜歡,就把魔界設以結界封印,使其不見日月光華,永世漆黑一片。孔雀聽了心生憐憫,就干脆在魔界住下來,帶領魔族一起修煉。一千五百年后,孔雀帶著魔族殺上天宮,觸發了一場神魔之戰。但三界畢竟能人異士眾多,盡管孔雀愈戰愈勇,其他的魔界妖怪還是漸漸顯露敗勢,沒辦法,雙拳難敵四手,孔雀只好放棄。戰爭結束之后,孔雀還想跟著魔族回魔界去,眾神都勸他不要去,并讓他作為魔界管事,將日月精華灌溉給四方萬民,且賜封他為“孔雀大明王菩薩”。
孔雀的神仙生涯還是頗為曲折的,這些文化傳說到今天也對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造成了很大影響,比如在清代,官員的官帽就大多用孔雀翎作為裝飾,意寓著官運亨通。
在傣族,男子會用孔雀羽毛送給女子示愛;在《孔雀東南飛》中寫道:“孔雀東南飛,五里一徘徊”,表現的是男女之間依依不舍的感情,因此,孔雀羽毛還象征著堅貞不渝的愛情。